,
,小学课本里面有辛弃疾的没有苏轼的,基本上已经说明问题了。辛弃疾的诗意,谁都可以领会 。而苏轼的诗意 ,只有足够人生经历过的人才能品得出。,我觉得这个不是主要原因,主要原因还是辛弃疾的词虽然也在人生低谷时所作,但是整个诗意是昂扬的 ,并不愁苦,更符合学生时代阅读。苏东坡的这首词,太愁了 ,前半阙读下来就已经很难过了,后半阙难过更胜一筹,不太适合小学生阅读 。,辛弃疾更牛逼的一点是,他出生时 ,靖康之变已经十几年了,成长在金国,家里还是金国官员。长大了没有丝毫犹豫 ,南下投宋了。后来队伍里出现了叛宋的叛徒,辛弃疾自己带着50人杀入5万敌军阵中,手刃叛徒,毕竟背过 ,有感情,我投稼轩,稼轩和他爹都是有气节的人,虽在敌国长大 ,但未磨灭对祖国故土的向往!稼轩是那种上马能平叛,提笔传千年的那种,这两首词的意境并不是表面所表现出来的 ,辛弃疾寄情故土乡野,苏东坡回望人生不干,要看时代背景,辛弃疾被谗言罢官时已经看透南宋朝廷本质 ,在主和派当道下,他是不可能有施展抱负的空间,这首词更多的是透露出无奈 ,空有一身报复无法报效国家,只能归隐田园找寻对故土的热爱……苏东坡的这首词是在被贬后对自己的人生阶段性总结,心情不干 ,论用词,辛弃疾质朴,但是大道至简 ,质朴但传神,苏轼考究,显博才 ,但论格局,苏轼的就明显稍逊一筹,已经这个时候了,辛弃疾还是不自觉的透露出对故土的热爱!纯属个人见解……,这真是神仙打架了……只能说 ,当时辛弃疾心情比苏轼好多了……
发表评论